「书坛泰斗」赵孟頫与康里巎巎书札合卷
承遣小夏至送马钞,已领,殊感用意也。《敬安堂叙》已别写过,勉强为仁弟增数字,不审合□□否?今日出通州,自此长行矣,未知承教之日,临纸惘然。不宣。孟頫顿首。彦方直长仁弟足下。
承遣小夏至送马钞,已领,殊感用意也。《敬安堂叙》已别写过,勉强为仁弟增数字,不审合□□否?今日出通州,自此长行矣,未知承教之日,临纸惘然。不宣。孟頫顿首。彦方直长仁弟足下。
王献之《草书九帖》,晋代草书巅峰之作,以惊世骇俗的笔势与超逸绝尘的气韵,铸就中国书法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。此帖集《江州帖》《疾不退帖》等九种书札而成,原迹早佚,幸赖北宋《淳化阁帖》摹刻存世,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,虽经千年流转,仍可想见“小王”笔底风雷。
当我们凝视《淳化阁帖》中《鄱阳三帖》的拓本残痕,那些遒劲与颤抖交织的线条,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,更是东晋乱世的"纸上纪录片"。王献之这三封书札,以56字、37字、47字的极简篇幅,浓缩了一个家族的苦难、一位艺术家的挣扎,以及一个时代的民生图景。
杨希枚(1916—1993),中国著名人类学家、历史学家,原任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。早年曾参与殷墟考古挖掘工作。1983年自美归国,定居北京。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、全国政协委员。著有《先秦文化史论集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95年)、《杨希枚集》
书信或曰书札,其实是一种艺术。西方人称它是“最温柔的艺术”,言其亲切细腻有类于日记。温柔与否当不尽然,但名之以艺术却毋庸置疑,尤其是中国旧时毛笔书札。究其原因当主要有两方面:一是由其内容特性所决定;二是由其制作形式使然。
张治中,安徽省巢县洪家疃村人,抗日战争期间重要将领。抗战之余极重教育。1933年捐资创建黄麓乡村简易师范学校。1941年国共合作,共同抗日后, 1942-1944年张治中担任国民党代表与中共代表谈判。8月到延安,迎接毛主席到重庆。国共达成双十协定后,亲自护送毛